为什么感觉中国人穿西服的越来越少了?

适合中国人定制西装-中国西装定制哪个品牌推荐

我认为,现在中国人穿西装的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一、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变了。

国人流行穿西服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客观上当时西方经济科技发达于我们,我们把西方当作老师,服饰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学习、模仿的一个方面。穿上西装,也就在服饰上与老师接轨了。出国潮更是西装流行的助推器,既然去国外了,更要尊重老师,穿得与他们一样了!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国、贸易国,各方面都取得了飞速发展,且位居世界前列。于是,民族自信心又回来了,不再维西方马首是瞻了,服装款式也就没必要迎合西方了!而是有了自主、自信的追求。

二、国人已经崇尚服装的多样化,一切都以需要、美观、大方、合适、实用为取舍标准。

现在正规场合有中山装、西装、商务装等,日常生活有各种休闲装、运动装等,艺术舞台上更是奇装异服、千姿百态,而且注入了许多民族元素。唐装、汉服等也会偶尔流行一阵......西装并非一无是处,最大特点是能够给人严肃正规的感觉,所以仍是部分人群在出席正规场合的一种选择。现在房产中介、保险人员等都以穿着西装为行业标志。但是西装是一种紧凑的服装,还要配以村衣领带。严重束缚了人体自由,让人觉得特别拘束、难受。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就被宽松舒适的服饰取代了。西装的另一个缺点是领口处敞开面积太大,不利于防风御寒,天稍冷并起风时就不适合穿着。我国北方能穿西装的时间就更短。

其实取代西装的也是一种西服,即夹克衫,夹克衫就是洋名的译音。因为实用舒适,因而大行其道。连帽夹克在北方更受欢迎。当然了,这与崇洋媚外是根本无关了!

此外,现在穿西装的人群中,还有一部分是早就希望淘汰西装的。他们穿的西装都是多年前购置的,因为舍不得提早报废而不得不继续穿着。尽管也不带领带了,只是作为一般的外套而穿。这表明,今后穿西装的人还会继续减少。

中国人结婚为什么穿西装

其实没有说一定要穿西装的,这完全是由新人自己决定要作怎样的打扮,并没有所谓的绝对规定。

只不过西装给大众一种正规,整洁,端装,稳重的形象,于结婚这种人生大事上来说,给予来宾一种良好的感觉而已。

为什么外国人穿西装这么好看,中国人穿西装普遍丑了

西装之所以叫西装,本来就是从西方,也就是外国引进来我国的。西装是西方的外国发明并穿着的,是按照外国人的身材裁制的,所以你才觉得好看。中国人还是穿中式衣服好看啊!衣服本身没有什么好看差异,是要和人搭配在一起才会有变化。中国人也有穿着西服好看的,就是那种身材高大,身板比较厚的人。

西装是什么时候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服饰

19世纪40年代前后,西装传入中国。

中山装

留学的中国人多穿西装。宁波市服装博物馆的研究人员经过半年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开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宁波人李来义于1879年在苏州创办的李顺昌西服店,而非国内服装界公认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辅臣在上海开的“和昌号”,这将宁波“红帮”史和中国西装史整整向前推进了17年。 1911年,民国政府将西装列为礼服之一。1919年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中国西装业得以发展,逐渐形成一大批以浙江奉化人为主体的“奉帮”裁缝专门制作西装。

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西装加工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出现一些专做高级西装和礼服的西服店,如上海的培罗蒙、亨生等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艺闻名国内外。

此外,中国西装制作形成各种流派,较为流行的有罗(俄国)派和海派。罗派以哈尔滨为代表,制作的西装隆胸收腰,具有俄国特色;海派以上海为代表,制作的西装柔软、合体,具有欧美特色。1936年,留学日本归来的顾天云,首次出版了《西装裁剪入门》一书,并创办西装裁剪培训班,培育了一批制作西装的专业人才,为传播西装制作技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文化涵义

19世纪以来,欧洲及美国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世界各地都属强势,因此西装成为了通行世界各国的商务和正式服装,亦可视为认同。

参考:百度百科